超级BC技术盛会专访爱旭董事长陈刚:效率、创新及盈利空间、安全性等都有看点
添加时间: 2024-12-31 04:19:13 | 作者: 摩擦磨损试验机
11月20日,总计高达近500人的全球新能源技术、业务和行业大拿,在广东省珠海相聚。欢腾的现场中,彼此都洋溢着难得的笑容。原来,这是BC龙头公司之一爱旭股份牵头展开的一场气势恢弘的活动。包括隆基绿能、TCL中环等BC多个领先型企业皆纷纷到场祝贺。
当天,爱旭股份董事长陈钢接受了包括能源一号在内的核心媒体专访,为BC现场站台。
在将近3个小时的对话上,陈刚对能源一号畅聊了BC的溢价率、双面性,并解释了为啥说BC在户用、工商业及地面场景的应用情况。他也给出了BC未来降本的可能性及路线图,和公司正在进一步探索的其他新技术等等。陈刚也表示,要与隆基、TCL中环等一道,将BC的生态链做大做强,让更多人感受到颠覆式创新所带来的多场景、多领域应用以及溢价价值。
爱旭,是一家无可争议地创新型公司,它成为了与隆基、TCL中环并行的BC龙头之一。
2021年,爱旭股份颠覆行业,推出了ABC(All Back Contact)电池,这一产品不仅拥有美观的外观,还具备高效率、高可靠性和高单瓦发电量等特点。ABC技术的应用,让电池效率超过了25.5%,刷新了行业记录。这一创新让爱旭股份成为ABC技术的引领者,为光伏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陈刚表示,爱旭在组件环节是一个新企业,要从0做到1,所以整一个完整的过程不易。通过这几年的努力,企业在海外经济发达地区是根据价值来定价的(商业模式),已得到了同行和客户的认同。在户用市场、工商用市场和地面市场,我们有不同的定价逻辑和不同的产品对应。
户用方向上,这是一个高端市场,它对收益、安全性、美观度要求是比较高的。而且它要求最好的产品。因此,它的价值认同度更高,相比地面,ABC产品的价格会有30%左右的溢价。
在工商业市场和地面市场,尤其是在地面市场,它讲究度电成本,就要追求双面率。所以大家看到爱旭上半年推出70%双面率的ABC产品,下半年推出75%的(双面率)。同时有两款产品,一款是高电压的72片的产品,一款是66片的产品。从度电成本来算,我们也是保持在1.5欧分/瓦左右的价值增量贡献。至于长期可靠性发电,温度系数发电,还有别的需要中长期表现的发电来讲,公司暂时还没太多去考虑定价。
陈刚认为,光伏技术迭代速度正在不断加快。对比其他几种路线,爱旭N型ABC技术的领先性体现于三个地方。
第一,功率高。这给整个产业链,从客户端到开发端,到制造端,都带来了很大的价值。
第二,收益多。除了因为效率带来的收益之外,它的防热斑、抗隐裂还有阴影优化发电,这些都可以给整个光伏产业、光伏电站带来更大价值。
第三,超安全。爱旭讲的是三层安全,包括本身产业的安全,建筑结构的安全还有投资的安全。
BC组件因为有防热斑,高温控制,基本上引起火灾的风险接近于0,也就是说在工厂企业里面,你能不用担心因为我们的组件万分之几发生火灾的概率,若发生火灾,你可能企业是做纺织的,可能是做木材加工的,或者是机械加工的,你不会为上面仅仅发这一点电把你的主业消耗掉。万分之几的可能性,你多十个厂房就变成千分之几了,如果是百余个厂房就是百分之几了,这是第一个安全。
第二重安全是建筑结构的安全。BC有非常好的可靠性,在轻质组件、单玻组件和双玻组件都能够完全满足长期可靠性的需求。有一些组件,有一些技术只能提供双玻组件,为什么?因为它在单玻和轻质组件上,它对25、30、40年的可靠性难以保障。所以第二层的安全就是企业屋顶的安全,企业屋顶结构差一点可以用单玻,再差一点可以用轻质,好一点可以用双玻,这是第二层安全,建筑结构的安全。
第三重,是投资财产的安全。你投资一个电站,是要讲商业经济价值,讲盈利的。如果说有热斑、有阴影发生,不能控制温度,如果有火灾发生,你整个投资本来想盈利的财产就变成了非盈利的财产,投资变成打水漂了。
还有一点是其反复强调的:长期发电量方面,BC组件是有绝对的,百分之几百以上的可靠性。因为BC是单面焊接的。大家都知道硅片很薄,其他的组件双面焊接,正面要拉一道线,背面要拉一道线,你说这个(断栅)隐裂风险会不会更大?而BC组件正面是不碰它,只是背面拉一道线。所以爱旭经常做抗隐裂冲击试验。从原理上来讲,从各种实验室的数据来讲,BC长期发电量一定大大好过其他组件的发电量的。
另外一个场景是客户价值,比如说水面。爱旭最近和华能做了一个实证电站。在第一个月,BC组件发电量相较于其他的,比如说TOPCon组件单瓦发电量多7%左右,为什么?因为海面是漂浮的,漂浮的时候有很多的冲击和撞击,就一定有很多的隐裂,ABC产品好于其几倍的抗隐裂性,因为TOPCon在硅片这么薄的情况,正面一道,背面一道,(断栅隐裂风险增大),所以(发电量差异)第一个月就显现出来了。爱旭相信如果说从10年、20年的角度,可能到10年之后,也许它每个月的发电量可以差10%,这一块是采用BC组件投资场景可靠性,这个给用户带来的价值是非常大的。
陈刚认为,现在BC在所有的市场领域都存在竞争力。而且行业比较多人已形成了认同的看法,ABC比TOPCon溢价最低也有8%-10%的溢价率。
第二,目前在组件端,爱旭的材料成本已经和TOPCon是基本上一致了,(一块板的成本)稍微高个几块钱,意味着组件端单瓦(BOM)成本是比TOPCon低了,只是说电池成本投资多,特别是早期,一代二代设备,是要帮设备公司分摊一些研发成本的。刚开始设备贵一些,因为有研发成本分摊进去,所以目前在电池综合成本上还有一些劣势,但是随技术的成熟,很快电池成本上就可以打平甚至带来优势。
在硅片环节,爱旭BC(所采用的)硅片是比TOPCon硅片更存在竞争力。除了常规的低氧高阻之外,公司在留锅率、返切方面已经比TOPCon更有优势了。目前看到在组件端和硅片端是有价格成本优势的,在电池端,爱旭再努力一下,尽快能做到持平或者是反超。
事实上,BC有很高的技术和管理门槛。隆基董事长钟宝申也讲过,隆基在这方面是领先同行两年以上的,陈刚也很认同这句话。“当年我们在佛山有一个接近1GW的中试量产线%以上的良率,但是一到珠海来做10GW的正式大规模量产线%了,我们花了一年多时间去反复去看怎么做,后来发现我们仍旧是按照以前的太阳能的工艺技术管理要求是很难把良率提升到97%、98%、99%的高度的。后来我们下决心按照半导体的生产管理经营方式去做,一步一步稳定达到今天的成就。”
“晶硅的理论转换效率是29.56%,理论上能达到29.56%的效率也只有BC,所以理论上来讲BC是最好的技术。从实践上来说,BC首先可以无银化,因为各位明白银是稀缺的。第二,BC所用的材料跟别的类型的电池是基本上一致的,甚至是更少的。比如说HJT可能还要使用到铟等稀有元素。BC来讲,基本上没有一点稀有元素,甚至连银都没有。所以说,从基础原理上,只要这个技术达到一定的成熟(度),它的效率一定是最高的,它的成本一定是最低的。但是对一个技术来讲,有点像人的生长一样,人从小孩子长到6岁,长到10岁,长到20岁,长到60岁,他是有生命周期的。BC现在大概是6岁的小孩,就是每天都看到它的成长,它的成长潜力和成长的极限,至少是跟我们晶硅电池理论效率的极限是一样的。”
他认为BC技术是晶硅企业,做晶硅电池组件的必选技术。“必选”两个字大家留意一下,三年之后看看,这两个字讲得是不是正确。在下一代技术方面,至少目前来讲,爱旭马上要推出效率达25%的组件。一到两年之内,组件的效率能做到26%以上,是有具体的路线图的,是可实现的。
他说道,(ABC电池)从效率端、成本端来讲,它都没有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所以它一定能为这个行业带来价值,为人类的能源带来更大的价值。
行业还会再提出来(疑问),认为BC是不是天然不能做(高)双面率。从理论上来讲,BC电池的双面率和TOPCon电池的双面率,理论上就差3%左右,今天ABC已经在地面市场做到75%以上的双面率了。今天上午,大家看到技术路线图,未来两三年也能够最终靠创新开发出85%的双面率的ABC电池。就今天75%双面率ABC电池的效率已经为客户,为规模性电站的经济性带来了很大价值。所以爱旭到今天,创新是我们的血液,是我们的基因。不仅要创新,还要试图通过颠覆性创新去快速看清楚事物的本质。
对于爱旭未来的基地生产情况,陈刚透露:目前三个基地都在运转中。珠海基地有10GW的BC产能、义乌是15GW,济南的10GW或许在下一个月就有一些试生产。几个基地中远期规划能够很好的满足100GW左右的客户要。但是这个中远期规划也要看市场情况和经济效应等逐步来实施。
第二,BC是一个高价值产品,首先它的质量一定是好的。因为谁都不愿意买一个价值高但是低质量的东西。所以我们仍旧是要把产品的功率、质量给做好。
那么,BC生态圈是怎样构想的呢?陈刚说道,基于行业规则、知识产权、法律和法规的基础上,爱旭愿意跟同行一起开发BC技术,分享BC技术给产业链所有端到端,从客户端、投资端、EPC、项目开发、组件、电池、硅片以及硅料端都能带来价值,只有带来更大的价值,把蛋糕做大才能分享价值。
BC技术是属于光伏产业的,也是属于人类的。所以整个产业开放开发、一起发展是一个主旋律。当然,前提是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基础之上来开放、开发和发展。
尊重知识产权方面,比如说爱旭和隆基在早期投入大量研发。其实爱旭早期的投资、早期的研发,和未来抄袭的成本是不一样的,这是既有的成本,这些成本应以比较公开、公平、公正的方法去让整个行业做一些分摊。
在这个基础之上,爱旭也希望同行之间,行业之间能够形成一些共识,制定一些大家共守的规律、规则。这样既让开发企业能继续投入开发,也能让后进者分享技术红利。
谈及未来技术,陈刚透露,首先看到的是这几年行业都认为下一代是叠层技术,下一代有两条路线,一个是叠层路线,另外一个就是光子倍增,光子回收路线。
通过把高能量的光子,一个光子变成两个光子,或者是把低能量光子回收起来变成高能量光子,然后让晶硅BC电池吸收。其实光子倍增技术并不是新的技术,也有20年了,只是这个技术有点难,就像我们的BC理论发明50年了,实践第一片电池出来也有40年了,但是今天突然被大家捡起来用。“我想因为晶硅的极限技术BC已经开发出来了,我们整个行业急需的是下一代技术的方向和路线是什么,所以我们除了叠层之外还提出了不一样的路线,我们也希望我们爱旭以及整个产业链的同仁不断去发现新的材料,发明新的理论,寻找不一样的另外一条道路。路多了总是能走通的。
陈刚说道,爱旭发现马丁·格林教授在十年前曾研究过几年的光子倍增技术,所以邀请他来和我们大家一起合作来做光子倍增技术。
大家也知道,红外线%,公司也希望未来能找到一些光子回收的低成本方法。现在光子回收也有方法,就是用锗,但是锗材料很贵。看看接下来能不能找一些新的材料。人多了,走的路就多了,路总是能走出来的。
能源一号独家,转载请联系后台,得到允许后使用。我们团队的核心成员来自第一财经重要管理层、在美大型上市公司市场公关重要管理层等,具有十年以上的全球顶尖财经媒体、工商管理业务资深经验。
星标只需3步超级简单:①点击标题下面的「能源一号」字体 → ②再点右上角「三个点」 → ③选择「设为星标」或「置顶公众号」,like this 就OK啦↓